分类
外汇市场新手入门指南

投資理財就是要做勝算大的事

為你的財務做健檢!這 4 種狀況的人,還是先存錢、別投資了

個人的財務健檢一樣能透過損益表、資產負債表、現金流量表的角度來分析。如果沒有做其他事情,每一年存下的錢就是營業現金流(OCF),記得把退休基本的開銷算進去,就可以觀察以下項目的檢視。 個人財務健檢!9 大指標 關鍵時刻下的13堂投資心法與實作課 比如,失業防禦指數、財務槓桿風險(危機時刻記得要去槓桿)、被 KO 機率,短期負債萬一人家討債,能不能活下來?以及享樂指數會不會過多?結餘能力,總要存些錢,沒有錢怎麼會有第一桶金呢?保費負擔會不會太大?如年收入 100 萬保費負擔最多只有 1/10,如果太高怎麼辦?不要砍保單,請你減額,原本投 100 萬、500 萬,減少成 50 萬、 30 萬、20 萬,把保費控制在年收入的 1/10。以及財富的自由享用年數,被動收入年增率跟退休生活的達成率,以上的財務健檢項目很快讓大家知道一下。 延伸閱讀:綜合所得稅如何申報、在哪繳納?錯過會怎樣?給你的 2021 報稅小提醒 有這種概念之後,接下來就能發現自己有 4 種健檢的情況: 第一:花太凶 你賺的錢,在損益表裡面還沒有留下來變成淨利就花光了。所以這個時候,請你在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各個面向中減少不必要的開支。有些東西不需要這麼「高大上」,應該把它省下來。因為你現在的狀況就是「享樂指數」百分百,請你把享樂降低一點,這樣才有第一桶金。 關鍵時刻下的13堂投資心法與實作課 第二:借太多 換句話說,財務槓桿的棒子太低了(代表負債太高),一定要看一下你財務槓桿的風險,關鍵時刻請注意:去槓桿,很重要。 關鍵時刻下的13堂投資心法與實作課 第三:錢太少 手上根本沒有現金,請你先專注本業,強化自己的能力,讓本業賺更多錢。現在教你的實務操作部分先紙上作業就可以! 關鍵時刻下的13堂投資心法與實作課 第四:人太老 可能算出來才發現,你已經是 60、65 歲,這時候投資理財是完全不一樣的思維。請你記住這個公式 —100 減去你的年紀;比如現在是 60歲—100減60,最多股票就是只投入 40% 比例就好。再來,你的現金持有比率就剛好等同於你的年紀,60 歲表示大部分都要留現金。因為當我們年長的時候,我們的損益表是虛線的,代表沒有收入了,所以持有現金、投資保本保利的ETF、創造穩定的現金流,是非常重要的。 關鍵時刻下的13堂投資心法與實作課 以上4種情況都不太適合投資,應該要穩健一點 為什麼呢?因為在我教書的 11 年過程中,幫助很多人達成財富自由的夢想、也賺了很多錢,當然也有些同學聽到教學內容太快進場,受傷虧了錢。 延伸閱讀:薪水只領2萬多,如何快速存到100萬?小資女艾蜜莉的理財術 所以要跟大家說,請你一定要做勝算大的事,因為投資理財的目的,就是要財富自由,財富自由才能善用自己的時間,完成夢想。 於是,做完個人財務健檢的幾個重點為— 第一:如果失業防禦指數只有不到 12 個月,請不要做任何投資,看一下開銷可以怎麼去調整、盡量省。 第二:如果財務槓桿大於 80%,這一波的財富重分配也與你沒關係,因為你的狀態近似於只要稍微有風吹草動,銀行抽銀根你可能就破產,請不要參加這次的投資機會。 第三:被 投資理財就是要做勝算大的事 KO 的機率大於 60%,比方短期負債人家請你還,你馬上還不了。當車貸、房貸、信貸等短期債務太多時,你也不應該做投資,應該去改善財務結構。 (本文出自《關鍵時刻下的13堂投資心法與實作課》,商周出版。)

專家投資術-選擇熟悉工具 提高投資勝算

工商時報【張中昌】 畢業踏入社會後,台新投信大中華股票投資部協理翁智信一直從事基金相關工作,以他多年的觀察,認為民眾投資理財想要賺取報酬,最大關鍵就是要選擇自己熟悉工具、區域,勝算才會高,因此多少都應該花些時間研究想要投資的標的,盲目跟隨都會帶有一定風險性。 翁智信表示,自己一直以來的投資工具,都是偏好透過基金,像目前資產配置,除了一半是自住的房子之外,大概僅保留10%現金,其餘則是40%都是利用基金來達到錢滾錢的效果。 之所以特別偏好基金,翁智信提到,最主要就是看準能夠分散風險,像是若要單獨投資股票,必須從上百檔當中挑出一支,困難度明顯較高。 但值得一提的是,並非投資基金就不需做功課,畢竟若僅是單純從名稱上就要選擇購買哪一檔基金,最終恐怕仍會與自己預期有落差。 翁智信指出,現在很多理財書會提倡,若沒有時間研究標的,就利用投資基金來獲利,但嚴格來說,這樣並不太正確,因為基金產品也是包羅萬象,究竟該鎖定哪個市場,事先還是要有基本認知。 他說,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上班忙,沒空關心理財或投資議題,只想要增加財富,但其實這樣的思維,已經掉入陷阱,很容易開始盲目跟隨其他人步伐,造成「買高賣低」 翁智信認為,一般人想要讓收入變多,若不願花時間研究市場,透過投資的方式,就是兼職再找份工作,但仔細想一想,同樣也是要付出時間成本,建議不如把理財、投資視為興趣,有空閒之際,就看看相關訊息。 他以自己為例,從以前到現在,幾乎都是在研究中國大陸,所以選擇基金類別時,當然就是以此為主,掌握度比較高。 翁智信分析,近期中國股市牛市的背景,是政府管理層借助資本市場實現經濟改革轉型,觀察1996∼2001年與2005∼2007年,都是終結於主導產業發展動力耗竭,但目前中國轉型才啟動,長期仍看好。 他也提到,中國人行降息為引導社會融資成本走降,促企業投資需求上升,與降低地方政府發債成本,A股市場受惠人行降息市場氛圍偏多,惟股市監管趨嚴,投資人仍需留意A股指數波動轉升。 翁智信強調,投資人購買基金,可以是自身的收入情況,選擇單筆或分批進場,若追求穩定獲利,以股債平衡商品為主。 事實上,基金投資著眼的是長期報酬率,績效愈能保持長期穩定成長者,才愈有投資價值。 他呼籲,投資基金還有一個重點,無論購買何種類型商品,「定期檢視及設停利停損點」均是必要的工作,雖然逢低進場及高點賣出是每個投資人最希望看到的結果,但市場的瞬息萬變往往無法掌握到最完美的進出時點,因此買了基金不應放著不去管它,而是要多觀察國際情勢與市場變化,才能有效發揮投資綜效。 投資術分析: 策略1:只找自己熟悉的投資工具或區域 策略2:基金投資看清楚明細,同樣不能盲目跟隨,盡可能花時間研究 策略3:若追求穩定獲利,以股債平衡商品為主 策略4:除定期檢視之外,基金投資著眼的是長期報酬率